2021/06/16

<不懂帶人,你就做到死又留不住人!>與<不懂帶團隊,那就大家一起死!>

從這兩本書直白又饒富趣味的譯名可以推想,書裡的內容一定是相當實用而且精要。雖然背景知識有其研究理論和根源,但作者完全不掉書袋,直截了當地告訢企業主:「應該」做什麼,與「不應該」做什麼。

作者強調,一直感慨找不到優秀的人才是沒意義的。因為不論是何種組織,一定有兩成高效能人士,六成普通人士,和兩成低效能人士。企業主的責任不是將目光放在高效能人士身上,而是要想辦法提升其餘八成人士的能力,如此企業才能突破進步。光是這個論點,就很吸引人,是實話,但卻很少人注意到。

那麼如何提升這八成人士的能力呢?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教導正確的行為,因為行為會帶出結果。這裡談的不是像「要站在別人立場思考」這類含糊不清的話,而是要非常精確地定義出行為,譬如「顧客在試吃時,要將視線偏離十五公分左右」;並將員工該做到的精確行為,製作成「行為教科書」;當員工確實做到時,也要精準且及時地給予稱讚。當員工發現做了正確的事,不僅業績提升,也可以得到老闆的稱讚,自然會強化繼續做的意願。這聽起來像是手把手在教小學生,但作者提醒管理者,大多數的企業傾向高度評價自己的員工,當員工達不到標準時再埋怨其理解力低落;但事實是,沒有教導基本事項的這一方,才是不對的

在帶領團隊的部份,作者也一再提到行為的重要性,精確行為跟員工個人氣質,習慣,個性,和管理者喜不喜歡某個員工一點關係也沒有。在行為科學管理的基本概念中,「工作成果來自於行為的累積」,而下屬是工作上的夥伴,因此重點應該放在他的「行為」上,而非私人「感情」。書裡也談及開會時應該達成的目標與方法,提到許多會議流於形式與做不出結論這一點,不禁令人莞爾-這好像就是我們的日常。

閱讀過程中發現作者的建議跟我在研讀 ACE-CPT 教科書時學到的原理並無二致,教科書裡用了很大篇幅在探討如何改變一個人的行為,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策略就是「操作制約」-讓人們經歷正向的回饋,從而強化自身的行為-就是所謂A (antecedents),B (behaviors),C (consequences) 模式,而這方法也被運用在<原子習慣>一書中。

企業管理光是想像就很複雜,作者卻利用行為科學的原理,準確且簡要地點出身為管理者必須做到的事。對於職場上實戰,可謂拳拳到肉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