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7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從小便知道這本書(不誇張,這本書已經問世二十五年了),終於近日將它讀完。 

本書並不好唸,原因在於作者舉了許多人種,地名與族名來論證自己的觀點。但如果你撇開這些不談(要談也沒辦法,因為國中之後就沒碰過了),結論卻很簡單-世界有今日的樣貌,全是地理環境所造成,與人種的智能優劣並無關聯。

地軸為東西向的歐亞大陸便於文化傳播,發展最快;而地軸以南北向為主的,如美洲和非洲則發展較慢。有了穩定生產的糧食,才可能有快速增長的族群,人與畜共生導致細菌演化(少了病菌這個好朋友,歐洲人可能無法如此稱心如意地痛宰其他大洲),而人口眾多人類開始分工,槍炮(技術)和鋼鐵(工業)於焉而生,接著就是一個強國的誕生。

但是傳播太方便可能也不是好事,作者舉了中國為例,說明雖然中國境內沒有太大的天險阻隔,很早就實現統一,但由於一向都是君主說了算,發展面向可能因此受限。反觀歐洲,一樣東西向的地軸,雖便於資源與文化傳播,但境內地形複雜,分隔出眾多不同國家,國家之間彼此競合,才有如此興盛的文化表現與未來的工業革命,此可說是過猶不及的最好解釋。

此書的問世也引發了商業界的重視,你說搞歷史研究的跟賺錢有什麼關係?嗯,這就是你我賺不了大錢的原因了。腦筋動得快的企業主從書裡讀出了同樣的道理:若把部門之間聯繫的管道弄得更暢通(移除地理環境障礙),鼓勵員工發想新點子(部族之間競爭,不是皇帝說了算),改善僵化的公司氛圍(動植物,科技,和文字的流通),會有什麼不同?結果就是有些企業因此往上突破更上層樓,想當然獲利更加可觀。我只能說當上企業主的真的不簡單,舉一反三,旁徵博引,可謂以史為鏡的最好例證,而這點連作者都始料未及。

人從何處來,是歷史考證問題;人往何處去,變成了各說各話,甚至到了科幻層級的命題,莫衷一是。既然鑑往無法知來,至少我們還可以在歷史浩浩長河中梳理出一些脈絡,從古遠的文化傳承裡學到一點吉光片羽。跟著作者折衝於世界各大洲,縱橫捭闔了一兩萬年之後,再度把眼光拉回當下,試問自己,我能否把這渺小如瞬的一生,過得更有意義呢?

2021/02/24

<來自火星的男孩>

 這是一本中譯的童書繪本。

---

史丹利的媽媽要離家工作一天,史丹利沒有跟媽媽說再見,卻跑到了庭院坐進他的紙箱太空船飛到了火星,接著飛回來的是一位從火星搭著同一艘太空船的男孩。這個火星男孩,吃飯前不想洗手、坐在餐桌上不肯好好吃飯、睡覺前不願刷牙、隔天在學校上課時跟同學起衝突被帶到校長室。父親不知道該怎麼辦。

隔天,史丹利的媽媽工作回來了,看到火星男孩,問道:你是乖乖的火星人嗎?火星男孩轉身就跑,跳進庭院的太空船,回到了火星,讓史丹利飛回地球。「嗯,我很高興你回來了,」媽媽說,「我很想你!」「我也是。」史丹利說,「我也很想你。」

---

每次唸這本書給川川聽,唸到最後這一頁都有種感動到鼻酸的情緒。

史丹利不希望媽媽離開身邊,但因為不知如何表達並且調適想念媽媽的心情,缺乏歸屬感的心境下,將自己幻想成火星男孩,產生了一些與大人鬥爭的偏態行為,並將這些行為歸咎給他。父親顯然不知如何處理這種狀況,所幸的是,父親沒有發怒,沒有咆哮,只是嘆氣;但對於未能得到同理的史丹利而言,可想他的內心一定很孤獨很無助,於是產生更多的脫序行為。

史丹利看到媽媽回來後,聽到媽媽問他有沒有乖乖的,他愣住了,因為知道自己做錯了很多事,但他不願承認,可能是怕媽媽知道了不再愛他,於是脫掉火星裝扮後,指著庭院,說著火星人的不是。但母親的愛沒有條件,一句「我很想你」,雖不言愛,卻道盡一切。

一本童書,帶出了許多令人深思的面向,如孩子的情緒世界,與父母的應對態度。教養孩子是門不易的學問,需要大量的心力與學習。在「愛」裡前行,是本書給我最大的烙印。

2021/02/15

<刻意練習>

我原本相信人一出生,基因就決定很多事-雖然不是全部,卻也是大部份;拜讀完這本書後,才發覺我認為重要的人格特質「努力」,才是奠定是否成功的基石,而「天賦」,只佔其中很小的部份。

人之所以鼓吹或頌揚某個人非凡的成就是源於極高天賦,很大一部份原因是這讓人們產生一種浪漫的幻想,同時也讓人以「我因為沒有這種天賦,一定達不到這種境界,所以就不用這麼費心了」這種藉口,找到不再繼續努力的理由。作者以超過三十年的研究,發覺無論你在書中,電影裡,甚至耳聞到那些橫空出世天才的神蹟,都可以科學方式分析其成功的原因。所謂的天才,都是練習而來,並且不是盲目練習就行-反覆做同一件事還希望自己能有所進步或祈禱結局不同,無異痴心妄想。重點在於「刻意練習」,此練習之要點必須找出自己想達成的目標,將目標拆解成可以進步的小區塊,一次再一次的突破舒適圈,最終會打造成專家級表現;另一個重點是,要找到足夠程度的老師指導,或自己培養出質量俱優的心智表徵(註)。

簡單來說,就是-目標,專注,回饋,跳出舒適圈。

話說穿了,似乎沒什麼特別,但知易行難。舉我自己為例,練習中音薩克斯風泛音時,在so這個音卡關了幾個月之久,就是吹不出來。當時我並不了解「刻意練習」的概念,只知道自己練習總帶著鬱悶的心情,一次又一次的破音,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新方法,最後總算讓我試出來,並成功用在某一次演奏中。這過程說實話並不有趣,但出來的成果令人滿意。執行「刻意練習」的人常會遇到類似的狀況,如何持續下去,如何找到動機,可以歸結在自身習慣的養成。關於這點,若能與在「原子習慣」一書中學到的概念結合,可說相輔相成。

至於天賦呢?作者指出天賦或智力較高的人的確有可能在學習新事物初期帶來較大的進步,但隨著練習時間累積,這種差異會逐漸消弭。重點在於相信自己可以達到,並將訓練時得到的外在回饋(如別人的稱讚)轉化為內在回饋(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而產生持續下去的動力),潛能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開發而來。

做就對了,但要用對方法。「刻意練習」這書指引了一條明路,凡事皆有可能。

註:心智表徵,我自己看完書的解釋是:一種存在長期記憶中,提取用來面對或解決某特定事件的方法。原書對此概念有大量詳盡之說明。

2021/02/10

<原子習慣>

近期買了新的電子書閱讀器,初相見便愛不釋手。

我不是個看書很快的人,通常睡前看個半小時,也需要三到五週才能看完一本書,但「原子習慣」我用了一星期時間便讀完,效率之高令我感到驚訝。在期許自己成為愛書人的過程中,我決定每看完一本書便寫一篇心得-很難稱得上書評,卻也不只是書摘。簡而言之是讓自己的心得有著落之處,不然久了後就船過水無痕。

本書作者提到養成微小習慣的重要性,因為好的習慣具有複利效果,並且要持之以恆。起初不見好處或明顯成效,但在某個時間點,累積的成果會以爆發性的方式展開來。如果「恆毅力」這本書是讓你看到成功法門,那麼「原子習慣」就是如何達到「恆毅力」的具體辦法。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因素是「環境」,打造一個有紀律的環境(運用視覺提醒,將邪惡的誘惑隱藏或使其不那麼唾手可得,加入同儕團體),比刻苦要求自己成為一個有紀律的人要容易多了,因為「自制力是一種短期策略,不適用於長期」,這也就是「意志力肌肉」的概念。

此外,作者提的實用法則與我日常生活頗多不謀而合之處,例如:
-要認真某件事前刻意將手機網路關掉(讓提示隱而不顯);
-對累積的重要性深信不移(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
-一切無非盡是過程(系統先決,享受過程);
-一開始就做出正確選擇:下了班雖然很累,但與其躺在沙發看電視,不如掙扎一點穿上運動服去健身房報到,然後你就會享受到甜美的心情(習慣可以在幾秒內完成,卻會持續影響你幾分鐘,甚至幾小時後的行為);
-雖然感到無聊,甚至質疑,仍堅持你有興趣的事(在自我精進的旅途上,到了某個時間點,每個人都會面對同樣的挑戰:你必須愛上無聊)。

看書過程中,發現書中很多觀念跟我在準備ACE-CPT考試時讀到的策略幾乎一模一樣。其實根本而言就是處理「人性」問題。人性有很多眉眉角角的陰暗面與怠惰面,要了解人性,才能打動人心。啊,這點還需要很多練習。

本書作者舉了「吃角子老虎機」利用原子習慣模式在商業上獲得極大成功的例子,我只想到第一次到澳門賭場時連吃角子老虎都不知道怎麼玩,看來這一套在我身上是失敗了(笑)。

此書翻譯流暢,敍事條理清晰,概念實用,簡單易懂,值得一讀。